很好,有读书人的风骨。
而云知秋想的很简单,她都喊薛叔了,总不能当着人家面再喊一个下人叔吧。
“云娘子,我家太夫人对您这笋丝赞不绝口。我家姑奶奶远嫁,有苦夏的毛病,想买几坛送过去,就是不知能不能放得住。”
“能能能~”云知秋没想到还能来个大生意:“笋丝没有沾油,坛口封好能放,就是放的越久越酸。”
“酸点好啊,夏日开胃。”临走时仇管家递给云知秋一锭银元宝:“我家姑奶奶喜辣,娘子记好了。”
“哎!”
看着这一锭银子,云知秋只能回答出个‘哎’字。这可是十两官银啊,她见都没见过。
薛老板目送完仇管家,笑呵呵的对云知秋作揖:“恭喜啊~”
勤者天不亏,仁者道不灭。
“我夫妻俩该多谢薛叔才是。”
既然要运到很远的地方,云知秋就又去买了些结实的,下半截上了釉面的陶罐。
这种三十文一个,她一口气买了十个。
封口的棉布也不能再用旧衣裳,她又买了几尺青色棉布以及红蜡。
笋丝要半月才成,还得几个大坛子轮流着来。
再加上三合面,辣椒盐巴这些,十两银子又花出去三两。
为了炒这几坛笋丝,第二天两人没去摆摊。
十小坛笋丝,一坛三斤,青布红蜡封口。
为了看起来精致些,云知秋还画了一丛墨兰在坛子外。
薛掌柜看到她送来的笋丝不由得叹气,看看人家这玲珑心思,还愁赚不到钱?
果然仇太夫人万分满意,连连夸云知秋心思灵巧,还打赏了她二两银子。
又听说小夫妻都读过书,又加一套文房四宝。
腌好的笋没了,得四天以后才能再摆摊。
云知秋估算着日子,带着两根提前留好的腌笋,还有一碗漂去苦涩的鲜笋,拉着谢清宴又去县里。
还是在上次的客栈里住两百文一晚的房间。
第二天睡到自然醒,去买东西。
身上有十来两银子,这次不买糕点,花一两银子的巨款买了一块火腿肉。
两百文买一只大公鸡,顺带上一坛浊酒。
“苏夫子~”
咦?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