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江氏有些惊讶的道:“我妹妹没和你们说吗?她们娘俩去了京城,不在华州了。”
宋兰亭的脸色骤变,欢喜蓦地散尽,明明说好了的,秋闱过后就来提亲,欢欢怎么去了京城呢?
暮色四合,明成书院大门中开。
进门后,四处张灯结彩,人潮如织,明成书院的学子、老师、当地的官员、学政官……上上下下各色人等,使得原本安静的书院变得热闹起来。
“张院长,恭喜恭喜,此次明成书院拔得头筹,实乃我华州学子之幸。”
华州府同知司徒迁上前拱手贺喜,张高寒哈哈笑着,与司徒迁攀谈起来。
宋引鸿姗姗来迟,张高寒见他来了,小小松了一口气,上前拉着宋引鸿道:“走,跟我去思学堂,蒋学政正在里面,另有几位华州的官员,席面是素斋,不喝酒,只喝茶,这安排可以吧。”
宋引鸿既然来了,自然不会扫兴,闻言轻笑道:“多谢院长费心了。”
到了思学堂,宋引鸿与众人寒暄,他虽性子冷淡,却也不是笨嘴拙舌之人,倘若他想,很容易就能调动大家的情绪,引导众人讲起从前自己参考的经历,一时间众人争先恐后讲起当年的趣事,席上十分热闹。
张高寒不由暗赞,这位探花郎少年老成,从前在书院读书时他就觉得不一般,如今在官场浸淫几年,越发圆融了。
书院的课堂,如今被摆上了圆桌,每张桌子都坐满了人,大家畅所欲言,十分热闹。
这时有人问起:“宋兰亭怎么没来?”
宋兰亭是明成书院这次最年轻的举子,院长肯定要带着他去给上官们敬酒行礼,这样好的机会,他没有来赴宴,众人都觉得有些奇怪。
有跟宋兰亭熟悉的学子道:“他今日有些不舒服,所以没来。”
其余人惋惜的摇摇头:“若是我,爬也要爬过来。”
这时周复礼带着女扮男装的岳南笙进来了,他指了指一旁的花园:“各家的小厮都在那边守着,你在这里转一圈,看看热闹后,也去那边等着我,千万别惹出事来。”
岳南笙不在意道:“知道了,又不是第一次了,你还不放心我。”
周复礼进了客堂里,跟同窗寒暄。按照知州大人所说,他这次可以捐纳临县兆平的县丞,一县的二老爷,仅次于县令,对于他来说,已经算不错了。
兆平县隶属华州府管辖,他有不少同窗都是官家子弟,自然要打好关系,万一有事也能帮帮忙。
周复礼在课堂这里交际,岳南笙则溜进了后头,找到厨房,看到有人端着托盘过来,她轻咳一声,故意哑声问:“小哥,我是探花郎宋大人的小厮,有急事找他,不知我们家大人被带到哪里去了。”
端菜的小子忙得头昏,见眼前这人穿着打扮的确是大户人家小厮的模样,朝着思学堂努了努嘴:“就在思学堂。”
岳南笙得了消息,守在思学堂附近,男子赴宴不是喝酒就是喝茶,没多会就要出来上净房,她就不信宋引鸿不出来。
果然,岳南笙等了两刻钟,思学堂里陆陆续续有人出来去净房,却都没有宋引鸿。
她正疑心是不是刚才那人指错了地方,就瞧见宋引鸿高大清瘦的身影出现在思学堂门口。
岳南笙的心跳加速,目光追随着宋引鸿,沿着墙根悄悄跟了上去。
宋引鸿察觉到异常,在一株山茶花前面顿住了脚步,四处张望。
岳南笙瞅准机会,从廊柱后面闪出来,往宋引鸿的怀里扑,娇声道:“五郎……”
岳南笙还没碰到宋引鸿的衣角,胸口已经挨了一脚,她倒在地上,疼得捂住胸口,泪眼汪汪的看向宋引鸿:“五郎,你好狠的心。”
宋引鸿见眼前这人说话声音是女子,身上穿着的却是男装,晚上光线又不大好,他仔细辨认了一番,才认出来岳南笙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