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你个老三,臣都做不好,还谈什么为君之道!”
那奏折不是别的,正是南郡提督用鲜血写就的绝笔书,托家臣送往京城,最终到了昭庆公主手上,公主不敢藏私,自然原封不动地献给皇上。
那绝笔书上把来龙去脉讲得明明白白,水灾刚起时他便往京里递折子,但就像石牛入海了无音讯,他又继续上奏折,没等来赈灾却等来了暗杀。
皇上这下就把三皇子和杜君安的安排看明了个七七八八,正怒火中烧呢。
三皇子殿前触怒龙威,被贬为了庶人。
这场太子和三皇子的夺嫡之争就以两败俱伤落下了帷幕。
10
昭庆公主贵为名义上的嫡公主,时不时就去皇上面前照顾龙体。
甚得皇上的欢心。
皇上曾手握公主的手腕慈爱地说。
“你想让你哪个兄弟接替我的位置,一切都听昭庆的。”
昭庆公主一瞬成为了京城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,连带着我也鸡犬升天。
时不时就有皇子妃约我赴宴,想探听我的口风。
我一面含糊其辞,一面挣她们的银子给公主充国库。
皇上的身子一天天衰弱,但储君人选始终没有定论。
可朝臣们都知道。
这每天递上来的折子都是有人批的。
且批得总是切中时弊,鞭辟入里。
大家对这人也不免好奇,立此人为储君的声论也尘嚣日上。
终有一日,昭庆公主身穿太子蟒袍端坐在大殿之上,手中拿着皇上的圣旨,封自己为皇太女。
朝中不是无人阻拦,但皇上的几个儿子都不太中用,若将他们硬捧上帝位,则天下危矣。
且昭庆的执政能力有口皆碑,太傅看了都挑不出错。
那反对的声音也就渐渐压了下去。
昭庆公主用我给的银子开女学、养军队,这天下竟比全盛时期更富庶几分。
皇上终究没活过那个冬天。
而昭庆登基后允许女子参加科举,我第一个报名。
在张张经过糊名的试卷中,我的策论脱颖而出。
一篇《为相者论》博得满堂喝彩。
昭庆女帝看着我,眼底满是欣慰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