嘿,人就是这样,又怕兄弟过得苦,更怕兄弟开路虎。不管活几世。都不能改变这种人际关系。
“听说你有个姐姐,今年多大了。”把于海棠带出宿舍,两人在操场找了个荫凉的地方,何雨水开口道。
给傻柱找媳妇这事越早办越好.最好是今年就结婚。
贾家就贾东旭一个人的户口落在了四九城,贾张氏和秦淮茹的户口落在了农村。以前是为了农村的那几亩土地。今年成立人民公社,土地归集体了。贾家想把户口迁进四九城,却办不成了。
到了59年,三年自然灾害就要来了,粮食一天比一天金贵。现在的傻柱就被忽悠的找不到东南西北。为了帮贾家把自己妹子都饿死了。
等到贾家没粮食吃的时候,易中海绝对不会让傻柱结婚的。贾家也不允许。傻柱的饭盒,就是贾家的救命稻草。
“我姐,今年十八了。怎么啦?”于海棠根本没往给姐姐做媒方面想。
“我哥,月工资32块钱,轧钢厂的大厨。每天都能从厂子里带饭盒回家。怎么样,给你姐姐介绍一下怎么样。等你姐姐结婚了,你也能跟着沾光。”何雨水展开忽悠大法。
“真的,我得回家问问姐姐才行。”于海棠有点动心了。以后姐姐当了何雨水的嫂子,自己与何雨水也是亲戚关系,占着小富婆的便宜,别人也不能说什么。
“当然,我家有四间房,都是有房契的。家里没有老人管着。进门就当家。怎么样,这样的条件你去哪里找。”何雨水继续忽悠。
“你哥多大啦,这么好的条件,怎么现在还没结婚?”于海棠也不是傻子。何雨水说的越好于海棠越起疑心。
“我哥身高一米八,今年23岁。人送外号傻柱。”何雨水又把傻柱12岁那年上街卖包子,被光头兵追赶,自己抱着包子就跑。然后 卖包子收了假钱,回家被何大清说了一声傻柱的事说了一遍。算是把傻柱外号的来历解释清楚了。
“家传的谭家菜手艺,又跟着师傅学了川菜、鲁菜。在轧钢厂食堂那是首屈一指的大拿。
这不是我爹走了,家里没大人照应着,又带着我这么个拖油瓶,给耽误了。
现在知道我爹每个月给我寄钱,家里生活上没负担了。我就想给我哥找个对象。让他也早点结婚。”
“行,星期天我回家问问我姐。走吧,到吃晚饭时间了。”两人一聊就是半天,时间也就到了晚饭时间。
食堂的晚饭就那几样,玉米粥、红咸菜、炒豆角、加上窝窝头。何雨水买了一份粥、一份炒豆角、一个窝窝头。
于海棠买了一份粥、一份红咸菜、一个窝窝头。两人找了个人少的地方,开始吃饭。
学校的食堂没有餐桌、板凳。不像后世那样,餐厅里面弄得和饭店差不多。现在的食堂,就是一个空空的大厅,学生们买了饭,都是回宿舍吃饭。
何雨水从书包里面掏出两个油盐烧饼。递给于海棠一个。烧饼也不知道是哪天签到给的,何雨水也忘记了。
“从哪弄来的烧饼。这得一毛钱一个那。”于海棠咬了一口,眯着眼睛一副享受的模样。
“我暑假没事去要饭,人家可怜我给的。有吃的就吃,哪来的那么多问题。不想吃就还给我。”何雨水瞪了一眼于海棠。
“还有这好事,下次去要饭带上我。”于海棠倒是没把何雨水的话当真,也调侃了一句何雨水。
“想什么呐,偷偷吃,别跟别人说。”
时间就这么过去,学习也正式开始了。有俄语精通补上了何雨水学习的短板。加上穿越的加成和修炼。何雨水的学习进度不说一日千里。反正学习成绩在班里已经进了前几。
宿舍一共八个女生,其他六个人家庭条件都不错。建国初期,人们的重男轻女思想很严重,能把女孩送去学校上学的家庭,大部分是吃穿无忧的。
像何雨水和于海棠这样的家庭比较少。两人与其他六人关系一般。
初三了,宿舍里的小女孩都在忙着学习,也没那么多勾心斗角、争风吃醋的事情。何雨水与于海棠的关系,在何雨水刻意接近下。更近了一步,两人一起上课、一起去食堂吃饭,甚至于上厕所也一起去。
何雨水也习惯了去女厕所解决生理问题。改掉了到厕所就往男厕走的习惯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