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是鹤林书院张景明最擅长的领域。
清晨的会场,雾气尚未散尽,考官便走上台,高声宣布:
“第二轮比试,以‘江南春色’为题,作七言律诗一首,限时两炷香!”
张景明闻言,脸上露出志在必得的笑容。
他挑衅地看了盛徽澜一眼,提笔便写。
笔走龙蛇,很快就完成了诗作。
他的诗写道:
“江南三月草萋萋,烟雨楼台柳色迷。
画舫凌波寻旧梦,流莺绕树唱新堤。
繁花似锦香千里,碧水如绸绿万畦。
最是一年春好处,清风送暖入诗题。”
诗作誊抄到粉壁上,顿时引来一片赞叹。
“好诗!对仗工整,意境优美!”
“不愧是张公子,这律诗写得真是滴水不漏!”
张景明得意地扬起下巴,目光扫过盛徽澜,带着几分炫耀。
盛徽澜却依旧从容不迫。
他凝视着窗外的烟雨,沉思片刻,才缓缓提笔。
他的动作不快,却每一笔都力透纸背,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。
一炷香后,盛徽澜的诗作也出现在粉壁上:
“烟锁画桥春未阑,碧波深处戏鸥鸾。
风拂弱柳千丝绿,雨润夭桃万点丹。
牧笛横吹芳草岸,渔舟晚唱夕阳滩。
此身愿化江南客,醉卧青山不记年。”
这首诗一出,全场瞬间安静下来。
如果说张景明的诗是工笔重彩的画卷。
那盛徽澜的诗便是水墨写意,意境更为悠远空灵。
将江南的春景与诗人的心境完美融合,余味无穷。
评委们交头接耳,频频点头。
一位白胡子老翰林抚掌赞叹: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