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叫生态农业,但他们看得懂钱。这么大一笔钱,足够证明许卫国家大闺女不是在开玩笑。
楚宜预想的有人跳脚、不同意、坐地涨价等等统统没有发生,就这么被“金钱”和“真诚”化解了。
“好!!”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。
紧接着,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,响彻了整个院子。
“许家这女娃子,有出息!”
“咱们村这是要出个大老板了啊!”
“以后跟着许老板干,肯定错不了!”
之前所有的质疑和担忧,在三十万现金的冲击下,瞬间烟消云散。村民们的脸上,洋溢着最淳朴的喜悦和期待。
接下来的一个星期,白天,楚宜带着许星欢跑乡镇政府、县农业局、土地资源局,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沟通、提交材料。
晚上,她就窝在办公室里,对着电脑整理文件,研究政策。
许星欢倒是清闲,大部分时间,她只是安静地坐在办事大厅的椅子上,只有在必须本人签字或按手印的时候,她才会上前。
她观察着楚宜。
这个京城来的姑娘,和那些坐在窗口后面、表情刻板的工作人员耐心周旋,她说话语速快,逻辑清晰,既懂政策,又会抓重点。
为了一个关键的审批章,她能在领导办公室外的走廊里站两个小时;为了几千块的补贴,她能跟农业局的科长软磨硬泡一个下午,直到对方松口。
这个来自京城大户人家的女孩,身上没有半点娇气,反而有股子韧劲,像山里的野草,踩不死,烧不尽。
她认真、执着,身上有股蓬勃的生命力,让许星欢都为之侧目。
这天下午,两人从县城回来,楚宜累得直接瘫在了许星欢家椅子上。
“搞定了!农业局的王科长答应了,只要我们的项目启动,第一批十万块的良种补贴直接就到账!”她脸上带着疲惫,眼睛里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十万块,对许星欢来说不算什么,但对刚刚起步的楚宜来说,这是她努力的证明,是下河村得到肯定的证明。
“辛苦了。”许星欢拿来茶壶,给楚宜倒了一杯水,里面悄悄兑了一滴稀释了千倍的灵泉水。
“不辛苦!值得!”楚宜接过茶杯猛灌了几口,一股舒适的感觉瞬间流遍四肢百骸,连日来的疲惫都仿佛被一扫而空。
她不由得发出喟叹声,“真好喝啊。”也没多想,寒冬喝口热水就是舒服。
她靠在椅背上,看着窗外,忽然有些感慨:“星欢,你知道吗?我来这儿快半年了,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,自己真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。以前总觉得有劲使不出来,现在不一样了,我感觉浑身都是劲。”
许星欢静静地看着她,说:“因为你找到了方向。”
楚宜转过头,对上她清澈的眼眸,不知为何,心里忽然一静。她觉得许星欢虽然比自己小几岁,但有时候看问题的通透,却像个活了几百年的智者。
“或许吧。”楚宜笑了,“说真的,我挺佩服你的。换做是我,我肯定想不到要来这种穷山沟里投资。”
许星欢摇摇头,语气认真,“这里是家。”
简单的几个字,让楚宜的心微微一颤,她想起了远在京城的爷爷,漠不关心的爸爸,母凭子贵的后妈。对她而言,“家”这个字,似乎还没有小小的村委会办公室来得亲切。
就在这时,许星欢的手机响了,是许星悦打来的视频电话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