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言情小说《赫舍里氏只想咸鱼》震撼来袭,此文是作者“琴六余”的精编之作,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方怡康熙,小说中具体讲述了:第4章“陛下心情如何?”方怡想到昨晚康熙的拥抱和表情,看起来像是受到了些许打击但这半个月来,不论是前朝还是后宫都颇有些风平浪静的意味,似乎并没有什么事情影响到康熙的心情宫人们摇头,给不出准确地答案,只道:“听闻今日散朝有些早”康熙是个勤政的皇帝,自从御门听政开始,每日都是兢兢业业的,尤其是撤藩开始后,每日早朝的时间都很长但今日的早朝却比以往短了一刻钟,连不少大臣都觉得奇怪“前朝的事情就当......
“保成还小。方怡深吸一口气,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。
面前的人不仅是她相伴多年的丈夫,还是大清的掌权人,即便她此时再愤怒,也不能口不择言。
“陛下。方怡抓住康熙的衣袖,轻咬舌尖,终于让自己有了些许理智。
“保成身子一向康健,无需送到绰尔济大人府中养育。
“且绰尔济大人只是擅长跌打损伤,对于养育孩子并未有过多的经验。方怡扯着康熙衣袖的力气忍不住加大,语调轻颤,眼含泪光。
但康熙却避开了方怡的目光,没有与之对上。
“皇后,你知道的。康熙扶着方怡半靠在床上,又亲自递上一杯子红枣茶,希望方怡消减怒气。
宫中养育孩子不易,大师便点化太皇太后将幼儿送至宫外养育,以求孩童平安。
保清被送到大臣家中抚养后,身体一直康健,如今已经三岁,都不曾生过病。
也正因此,太皇太后更加笃信大师的批语,在保成洗三时便提出了将保诚交给大臣抚养一事。
绰尔济也是太皇太后精心挑选出来,认为最适合照顾孩童的人家。
“我们为人父母,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。康熙安慰着方怡,但效果却并不明显,
方怡摇头,对于将孩子从自己身边抱走这件事情完全无法接受。
她在现代社会一直单身,来到清朝后,对上辈子的自己接受良好。
早已打定了自己这辈子的目标。
自己好好活着。
好好养育自己的儿子,不让他再次落得个圈禁至死的结果。
但她尚未养好的自己的身体,便收到孩子要远离自己的消息。
方怡深吸一口气,指甲陷入掌心,她抬头重新看向康熙,彻底冷静下来。
如果不是今天自己主动问起,康熙绝不会提起将保诚抱养一事。
自己短短几句话,虽然无法说服康熙,但如今康熙的模样明显也是不舍将保成送出宫的。
距离保成满月还有半个月的时间,她不能急。
太皇太后和康熙决心将保成送出宫是因为大师的话,是因为信仰。
那她也完全可以利用信仰方面,显露一些怪异的事情当做天机,让另外的大师说出完全不同的话,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不仅要避免将保成送出宫,最好能够让养在大臣府中的保清也同样回宫。
方怡虽然没养过孩子,但是多多少少也看过一些育儿经。
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陪伴是极为重要的,在大臣府中虽然能够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。
但这种照顾是带有目的性的,保清是主子,大臣必然只敢敬着,而不会像教导自家孩子般去教导他。
况且以前的她,信奉佛教,对于大师的批语十分敬重相信,所以会轻易同意让保清出宫的做法。
毕竟后宫之中孩子瘦弱早夭,她身为皇后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。
但现在的她,经过九年义务的普及,十分怀疑康熙初年孩子成活率不高一方面是因为医学落后,另一方面不论是宫妃还是康熙都年龄尚小,精子的质量不够好,宫妃的发育也尚未完全,即使胚胎存活,生出来也大都是病弱孩子,直到近两年情况逐渐好转,后宫之中成活的孩子也越来越多。
只不过准备灵异现象,找到值得信任的大师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做成的事情,方怡还需要从长计议。
方怡垂眸看着她同康熙两人交握的双手,微微用力。
她能够想到这样的方法,完全是因为现如今还算是康熙初年,康熙虽然已经亲政五年,但对于宫闱的掌控力尚且不及以后。
自己在后宫之中还能用上以前玛法留下来的人脉,这想法虽然麻烦了些,但只要小心,总归能够做成。
想到此,方怡的语气更软,“保成还那么小,臣妾只是不舍……
康熙拍了拍赫舍里的肩膀,没再说什么,但方才准备离去的想法已经转变,特意让人将乾清宫中尚未批阅的奏折送到了坤宁宫中,打定主意留下陪方怡和保成。
康熙在外间办公,方怡躺在床上逗弄尚未满月的保成,一家三口倒是显出几分岁月静好,似乎方才的争执并不存在。
一直到日暮,康熙仍旧没有离开坤宁宫的打算,在殿外候着的宫女太监们,忍不住对视一眼,最终还是顾问行站了出来。
他是乾清宫的首领太监,身份最高,由他出面最为合适。
顾问行小心翼翼走近,片刻后又轻手轻脚出来,冲着等候在外的众人摇头。
宫人们虽然没有发出声音,但脸色明显欢喜中又夹杂着苦恼。
陛下频频探望正在月子中的皇后,这让坤宁宫的奴才们觉得与有荣焉。
皇后诞育嫡子,又恩宠不减,日后在这宫中说话的份量只会越来越重,她们坤宁宫的人便能越来越有底气。
但如今已经入夜,皇上仍旧没有离开的打算,这显然是于理不合。
这虽然是荣宠的表现,但若是此事让朝中刚刚归服的文臣们知晓,必然会有些不好的话传入后宫,影响娘娘的心情。
“陛下?两人已经用过晚膳,方怡看着康熙还准备继续停留的模样,忍不住疑惑出声。
“时辰已晚,朕今晚便留在坤宁宫。康熙放下手中的书籍,对着方怡微微一笑,似乎只是一件寻常的事情。
方怡怔住,有些捉摸不透康熙的做法。
毕竟这几年康熙已经越来越注重笼络朝中文臣的心,每日拿着儒家书籍手不释卷,用儒家标准来要求自己,而留宿在尚在月子中的皇后宫中,似乎并不是收礼的做法。
但方怡也并未拒绝,只是歉意地笑笑,“今夜怕是要辛苦陛下了。
这半个月方怡的身体虽然好了许多,但半夜总会起夜或者叫宵夜,为了方便方怡,坤宁宫中的小厨房整夜都不会熄火。
“无妨,皇后辛苦了。
皇后昏迷时他担忧不已,便找了不少医书来看。
书上说生产前后的女子,容易日夜忧虑,对身体的负担极大,若是丈夫能够陪在身旁,积极让女子问诊,分担些许压力,对于女子而言是一件极好的事情。
是以康熙日日都会来坤宁宫看看方怡,希望能帮助方怡排遣情绪,养好身体。
方怡这半个月的情绪一直很稳定,并未出现书上所言的焦虑自责等情绪。
但今日情况有所不同。
在得知保成将会被抱出宫抚养后,方怡的情绪明显激动起来。
虽然她很快便收敛了最初的情绪,但康熙仍旧不放心。
床帏被放下,除了昏暗的烛火,宫殿中已经是静悄悄一片。
对于方怡来说,她已经许久不曾和人同床共枕过,原以为会是极为煎熬的一夜,却没想到入睡极快。
康熙看着方怡的睡颜,自己也慢慢闭上眼睛,陷入梦乡。
但这个梦乡,对于康熙而言,却有着些许不同。
在梦境中,他再次回到了皇后生产那天。
太皇太后坐在产房外,闭着眼睛快速转动着佛珠,自己接连喝了好几杯茶水静心,但手掌中仍旧一片黏腻。
宫人和太医忙忙碌碌,就在康熙焦躁不安准备起身时,产房中终于传出啼哭声。
婴儿的哭声不算大,但却让坤宁宫为之一振。
康熙还记得自己小心翼翼靠近孩子,却又因端着面子,不肯亲手抱孩子的心情。
但外殿之中的欣喜氛围很快便被打破了。
孩子虽然生出,但皇后却因方才的难产而大出血,已经气若游丝。
太医们虽然已经尽力救治,但最终还是没能救回方怡的性命。
皇子生产一个时辰后,皇后彻底崩逝于坤宁宫的产房之中。
“陛下,这是我们的孩子。
这是赫舍里对他说得最后一句话,说完后便闭上了眼睛,连孩子都尚未看一眼。
康熙蹲守在赫舍里的床边,鼻尖全都是浓重的血腥味,但他根本不曾察觉。
他的手包裹住赫舍里已经逐渐变凉的手指,回想起当初承祜去世后,赫舍里的样子。
承祜自小聪慧灵敏,康熙十分看重承祜,甚至想要开蒙之后亲自带在身旁教养。
但还没能等到开蒙的时候,承祜便没了。
承祜去世时,康熙在汤山汤泉中陪着太皇太后疗养,并未在宫中。
他回宫后不仅没能见到承祜的最后一面,连赫舍里也病倒在床。
隐约间康熙似乎再次感受到赫舍里氏滚烫的泪水。
承祜去世要了她半条命,保成生产要了赫舍里氏的另外半条命。
如今赫舍里氏能够醒来,是上天垂怜。
康熙站在虚空之中,仿佛真的看到一个孩童冲他欢快笑着,口中还喊着阿玛,朝他的方向奔来。
康熙下意识张开怀抱,想要将小孩子抱入怀中,却扑了个空。
方才一脸笑意的孩子,开始哇哇大哭,“我不要离开阿玛和额娘。
孩童的哭声有些尖锐,康熙眉头紧皱,从梦境中挣扎醒来。
起夜的方怡正喝着小厨房刚刚送上来的热汤,看到康熙睁眼,拿着勺子的手顿住了。
而尚未反应过来的方怡,整个人更是被康熙抱入怀中。
“陛下?察觉到康熙的情绪波动,方怡并未挣扎。
“皇后好好休息。康熙想着方才的梦境,毫无睡意,穿上衣服便去偏殿走去。
方怡眨眨眼睛,又重新低头喝汤。
虽然不知道大晚上自己这位顶头领导想要做什么,但目前看来同她关系不大。
她的身体还没能彻底养好,睡觉才是如今最应该做的事情。
天光大亮时,方怡再次醒来,与此同时收到了宫人的禀告。
昨夜陛下醒后便一直在偏殿守着小阿哥,一直到早朝时分才依依不舍离开。
《赫舍里氏只想咸鱼》资讯列表:
为您推荐